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洗钱活动日益呈现出跨国化、网络化、隐蔽化的趋势,严重威胁着国家的金融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财产安全。为有效打击洗钱犯罪,我国不断完善反洗钱法律体系,并于2024年11月8日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反洗钱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一、什么是洗钱?
洗钱,是指通过各种方式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等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洗钱活动不仅助长了上游犯罪的蔓延,还破坏了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损害了金融机构的声誉,甚至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二、新《反洗钱法》的主要内容
新修订的《反洗钱法》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全面升级,主要内容包括:
1.明确反洗钱定义与范围:将反洗钱定义为预防通过各种方式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来源和性质的行为,并明确了预防恐怖主义融资活动也适用本法。
2.强化监督管理体制:确立了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反洗钱监督管理工作的核心地位,同时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履行反洗钱监督管理职责,形成协同作战的监管格局。
3.细化反洗钱义务:要求金融机构和特定非金融机构建立健全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履行客户尽职调查、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等义务,确保反洗钱措施的有效实施。
4.加强反洗钱调查与国际合作:明确了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在调查可疑交易活动时的权限和程序,同时加强了与国际反洗钱组织的合作,共同打击跨国洗钱犯罪。
5.严格法律责任:对违反反洗钱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设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业整顿、吊销经营许可证等,甚至可能追究刑事责任。
三、洗钱的主要手法与案例
洗钱手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提供资金账户、协助转换财产形式、协助转移资金或汇往境外等。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洗钱案例:
案例一:网络诈骗团伙洗钱案
某银行在监测网上银行交易时发现,每天有若干个人账户在同一时点向某些新开账户划转资金,金额在1000至2000元之间。这些账户收到资金后迅速集中转出,随后再没有新的交易发生。银行立即按照反洗钱规章要求报案,警方据此展开侦查,迅速破获了一个以潘某为首的内部分工明确的网络诈骗团伙。该团伙通过虚构投资项目、承诺高额回报等手段骗取受害人的资金,再通过复杂的资金转移手段将赃款“洗白”。
案例二:利用地下钱庄洗钱案
某银行在监测网上银行交易时发现,每天有若干个人账户在同一时点向某些新开账户划转资金,金额在1000至2000元之间。这些账户收到资金后迅速集中转出,随后再没有新的交易发生。银行立即按照反洗钱规章要求报案,警方据此展开侦查,迅速破获了一个以潘某为首的内部分工明确的网络诈骗团伙。该团伙通过虚构投资项目、承诺高额回报等手段骗取受害人的资金,再通过复杂的资金转移手段将赃款“洗白”。
某犯罪团伙通过地下钱庄将非法所得的资金转移至境外,再通过境外账户将资金汇回国内,以掩盖资金来源的非法性。该团伙利用地下钱庄的隐蔽性和快速性,成功逃避了监管部门的打击。然而,在反洗钱部门的联合行动下,该团伙最终被一网打尽。
四、公众如何参与反洗钱?
反洗钱不仅是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公众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参与反洗钱工作:
增强反洗钱意识:了解洗钱的危害和反洗钱的重要性,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不参与任何形式的洗钱活动。
配合金融机构尽职调查:在办理金融业务时,如实提供个人身份信息和交易信息,配合金融机构开展客户尽职调查工作。
举报洗钱活动:发现身边有可疑的洗钱行为时,及时向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公安机关或其他有关国家机关举报。举报人的身份和举报内容将受到严格保密,对在反洗钱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还将给予表彰和奖励。
学习反洗钱知识:通过参加反洗钱宣传活动、阅读反洗钱宣传资料等方式,不断学习反洗钱知识,提高识别洗钱行为的能力。
五、结语
反洗钱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守护金融安全,筑牢反洗钱防线,为构建和谐、稳定、繁荣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